1、带你走进北京,先得问哪里是北京?一个地理学家会告诉你东经116°北纬40°就是北京。一个历史学家会告诉你燕、蓟、渔阳、金中都、元大都就是北京。胡同里的老大爷会告诉你姚广孝建的三头六臂哪吒城就是北京。而写字楼里的白领会说只有每天晚上的1.5㎡才是北京。
2、究竟哪里是北京?
3、就在这个白领上班的写字楼后面,我静静地伫立着。耳畔传来的是各种财务班表销售业绩,其中还间或着一两句对旁边立交桥的咒骂。我的背后就是车水马龙的二环路,我的面前却是一条静静的小街。旁边的路牌上写着“高粱桥”。有谁知道这个看似是纪念农作物丰收的地名,却是在纪念一个少年英雄?
4、高亮,一个只存在于野史与传说当中的人物。传说当年军师姚广孝建起了三头六臂哪吒城,惹怒了北京当地的龙王。龙王负气出走并带走了北京的水源。满朝文武只有高亮一人主动请缨前去夺水。幸运的是他追上了龙王夺回了水源,不幸的是他却被大水淹没,尸骨无存。相传他夺回来的大部分是苦水,可京城人民依旧感谢他夺回来了救命水,不仅将他牺牲的地方取名“高亮桥”还把他夺回来的甜水井供奉在了他出城赶水的起点。只可惜“高亮桥”已经被改成了“高粱桥”。
5、就这样,高亮赶水的故事在一代代的北京人中口耳相传。我宁愿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,一个翩翩少年为人民谋福祉,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正是他的英灵沉睡在这里,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。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纪念才更有意义。
6、高亮赶水的故事我第一次听说是看小人书,后来听郭德纲的大鼓也唱过这个故事。
7、逆着高亮出城的路途,我们向城里进发,想去那口甜水井继续追寻。途中却追寻到了另一个豪气冲天的英灵——文天祥。如果说“高粱桥”还算是对高亮的一种纪念,那么对于文天祥的纪念处在了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地方——府学胡同。元朝人入京,将“胡同”这个词传入京城,同时带入京城的还有一代忠臣文天祥。我始终认为要是文天祥在崖山,那陆秀夫一定会被史书抛弃。京城有幸埋忠骨,当文天祥沉吟着“人生自古谁无死”英勇就义的时候他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注入了一股英气。中国人也叫它“骨气”。然而文天祥留下的骨气好像只有在高末儿香味的衬托下才更完整。
8、告别了文天祥,我们继续向城内走,不一会就来到了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——灯市口。我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七年,从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小孩长成了风度翩翩大肚也翩翩的少年。我听见“松二爷”点了一碗烂肉面,闻到油锅里飘来的“炸虾球”的香味,看到一个圆圆的“商”字。这来自天南地北的一切构成了我最熟悉的北京地标。我曾经不止一次的站在这里,横打鼻梁骄傲地说:“这里是北京”可我了解的越多,我就越含糊,这里究竟是不是北京?
9、这就是灯市西口,左手边先是商务印书馆和涵芬楼,再走几步就是人艺的首都剧场。反方向的南边是王府井教堂。右手这个路口走进去就是灯市口大街,里面坐落着我的母校,北京景山学校。
10、不过再向南走不到五分钟,我就找到了高亮留下的那口甜水井——王府井。这被围栏围着,有机玻璃盖着的究竟是不是高亮留下的遗迹根本无从可考。但是我却闻到了井口里传来的一股甜香。
11、其实,每段故事都有着与之相配的美食味道。那么这种井水的甜香背后蕴藏着的就是高亮赶水的悲壮;而高末的幽香背后蕴藏的就是文天祥为国捐躯的刚强。就像炒肝的酱香会让我想起奶奶讲的铸钟娘娘;豆汁的酸香会让我想起爸爸讲的袁崇焕;奶酪的酒香会让我想起妈妈讲的教子胡同里王氏教子;而豌豆黄的甜香会让我想起姥姥讲的团城上君臣斗智。
12、我们能看见不远处工地的围栏上写着“爱国、创新、包容、厚德”的北京精神。要我说北京精神又何止这些?每个在这片土地上逝去的英灵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他们的精神,同时这片土地也将这些精神毫无保留的教给了生于斯、长于斯的一辈辈北京人。
13、北京有句俗话“老猫房上睡,一辈传一辈。”在我看来传的就是这一个个英灵留下的丰厚的北京精神。再简单点说,传的是一种特有的性格,这种性格会让每个北京人踩着脚下的土地,一拍胸脯,横打鼻梁:
14、这里是北京!